|
得意时儒家,失意时道家,绝望时佛家 有人说,中国人很幸福,往往得意的时候是个儒家,失意的时候是个道家,到了绝望的时候就是个佛家。 不论你是什么职业、什么地位,只要你做人,都是以此为基本修养的。这是中国的教育根本。《大学》讲,“自天子以至于庶人,一是皆以修身为本”。如果要问中华民族、中国人一直以来教育的目的是什么?让我们再重复一句:是为了“做人”,而不是为了“生活”。 我一生亲自看到好几个白手成家发财成巨富的大老板们,死后的状况,儿女们停尸不葬,闹着打官司、争财产,还背地骂爸骂娘的多着呢!因为我看得太多了,更相信孔、孟之教开的药方,是真对症的。 可惜我国我民不肯吃药,所以长在病中,只有莫奈他何之叹了! 世界上的人,就是为了名与利。我们仔细研究人生,从哲学的观点看,有时候觉得人生非常可笑,很多非常虚假的东西。 像名叫张三或李四的,只是一个代号,可是他名叫张三以后,你要骂一声“张三混蛋”,那他非要与你打架不可。事实上,那个虚名,与他本身毫不相干,连人的身体也是不相干的,人最后死的时候,身体也不会跟着走啊! 利也同样是假的,不过一般人不了解,只想到没有钱如何吃饭!拿这个理由来孜孜为利。古人有两句名诗:“名利本为浮世重,世间能有几人抛。”名利在世界上是最严重的,世界上能有几个人抛去不顾呢? 道家老子说过,“夫物芸芸,各归其根,归根曰静,静曰复命”。这是天地间不易的原理。宇宙万物,不管哪种生物形态,它的生、发、茂、盛,都要归元到本身根本的蕴藏,就像草木一样,要有根。“归根曰静,静曰复命”,就是恢复自己本有的静态生命。 生命的原则若是合乎“动之徐生”,那将很好。任何事情,任何行为,能慢一步蛮好的。我们的寿命,欲想保持长久,就不能过“盈”过“满”。凡事做到九分半就已差不多了。该适可而止,非要百分之百,或者过了头,那么保证你适得其反。 修道有成的人,脑子是非常清明空灵的。如同山谷一样,空空洞洞,到山谷里一叫,就有回声,反应很灵敏。为什么一个有智慧的人反应会那么灵敏?因为他的心境永远保持在空灵无着之中。 心境不空的人,便如庄子所说:“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!”整个心都被蓬茅塞死了,等于现在骂人的话:“你的脑子是水泥做的,怎么那样不通窍。”整天迷迷糊糊,莫名其妙,岂不糟糕! 庄子借孔子的嘴讲出来,“人莫鉴于流水”,流水不能做镜,你心中像流水一样的杂念妄想不能静止,就永远不能见道;“而鉴于止水”,必须要把心波的识浪停止、静止,才可以明心见性。 如果心念不能像止水一样澄清,就永远没有智慧,永远不能悟道;而生命之流,永远没有办法自己作主,永远没有办法了脱生死。 我们人的思想的紊乱、痛苦、烦恼,就是因为心念不能得止;心念得止是一个内在的基本修养,然后外在的行为也要做到止。 修道想成神仙,没有另外一个法子,只要一切烦恼痛苦都丢掉放开,永远高兴,这样才会修成神仙。会不会成为神仙不管,至少可以冒充神仙,活得很快活。 每次念到这四句话,我个人都会感到惭愧,能够做到多少,实在是没把握。“诸恶莫作”已经太难了,这还是消极地行善;“众善奉行”是积极地行善,真菩萨行一定要做到。 佛学为什么讲无常?因为世界上的事没有永恒的。人的欲望,永远贪求永恒,想永远保持存在,那是永远不可能的,那是笨蛋,是看不清楚的人搞的。所以佛告诉你,积聚必有消散,崇高必有堕落,合会终须别离……那是必然的道理,这是大原则。 学佛就是为了破除魔障,人生到处是魔,开眼闭眼都是魔。罗汉在中文的意义是杀烦恼贼。人生有四种魔:烦恼魔、阴魔、死魔、天魔。第一个烦恼魔我们就解脱不了。 可是要注意,佛学说人生是烦恼的,烦恼不是痛苦,比痛苦轻,讨厌就是烦,觉得头痛就是恼。人生随时随地有烦恼,这是个魔障。魔字在古代是用磨,就是磨练之意。 而佛法在哪里呢?佛法就在魔法中,佛道就在魔道中,所以转烦恼就成菩提。佛法的标记是莲花,莲花的特性是它不长在干净的地方,那泥巴越脏,莲花长得越好。它另一个特性是花果同时,因中有果,果中有因。花一开就有莲蓬,蓬中就有莲子。 智慧真到了极点,就是最平淡的人。世界上最高明的人,往往就是最平凡,平凡就是伟大。 世间法就是佛法,任何学问,任何事情,都是佛法,这一点要特别了解,千万不要认为般若波罗密有一个特殊的智慧,会一下蹦出来开悟,很多人都有这个错误的观念。一切世间的学问、智慧、思想,一切世间的事,在在处处都可以使你悟道。 人生的遭遇,一切各有因果,不怨恨他人,也不羡慕他人。 过去我们动不动就讲政治,上纲上线,这是迷信,那是毒草。后来讲道德讲文明,无论讲哪种道德、哪种文明,你身边都会留下阴影。只有开启你心中的文明之灯,才会照亮你人生的方向。 上一篇:儒家做人,道家做事,佛家修心 |